汉口三教街:消失的地名,承载着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
我沿着这条路漫步而行。昔日的三角街,全长不过300米左右,南起鄱阳街俄租界地段合作路口中段,北止于与洞庭街的交汇处。其实,在三角街被命名为之前,已有地名。在现存的各种资料中,这条街的外文名均已缺失,中文名则更为复杂,众说纷纭。有的资料记载为“中国街”,有的说叫“开泰街”,也有的说叫“中国街”。
应该说,这些路名都是正确的,但有的是直译,有的是音译。这条路在俄租界时期的原名是:Kitai Skaia,是俄语的拉丁化拼法。如果用英文拼法,则是“Cathay Street”,音译就是“开泰街”,直译就是“中国街”。
中华街自1896年起属俄租界管辖。俄国十月革命后,苏维埃政府废除租界,汉口市政府改称第二特别区(二特区)。本区有三角街(中华街)、一德街(乐宾街,合作路至站前路段)、两益街(俄哈街,中原电影院所在地洞庭街一段)、四明街(旧称马林街,合作路至黎黄陂路小学以下胜利街段)、五足街(亚历山大街,合作路口至黎黄陂路口以下中山大道段)五条平行街道。1946年,三角街并入鄱阳街。
租界收复后,汉口市政府组织督办沈子良领导的小组,请来几位“博学多识之士”,引用经典,改五路名称。一德之义出自《尚书·太史》:“一德一心,立其功,克万世。”意为大家同心同德,一心一意。两仪指天地,出自《孔颖达书》:“二仪不言于天地,而言于物。与四翼(金、木、水、火)相对,故谓之两仪。”四民(四明)指士、农、工、商。五族指汉、满、蒙、回、藏等民族。
那么三教是什么呢?东汉班固《白虎传》卷八说:“夏重忠,殷重敬,周重文,谓之三教。”汉徐干《中论·治》说:“先王置师,教国诸侯。教六德,即智、仁、圣、义、节、和;教六行,即孝、友、和、姻、责、恻;教六艺,即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三教齐,人道齐。”这里把六德、六行、六艺统称为“三教”,是指儒家的教学内容。 以上两种解释都可以,但肯定不是指儒、道、佛三教。
三角街位于英租界和法租界之间,住着外国人和所谓的华人上流社会人士。附近有比较高档的娱乐场所,比如上海大剧院。1930年,俄国人邦科和杨诺夫在原俄租界合伙开了一家名为“邦科食品店”的西餐厅。老板之一杨诺夫是一名面包师,自制俄式糕点、黑面包、炸牛肉饼、开面点心,还会做非常正宗的西餐,牛排、罗宋汤,有正宗的俄罗斯风味。
餐厅对面是现在的健康幼儿园里的一块地,原是“星光体育场”,是外籍人士锻炼身体的地方,后来改名为“邦科花园”,是邦科西餐厅老板邦科的私产,以前是真正的花园,鸟语花香,景色相当不错。
生意开张后,俄式糕点不仅吸引了俄罗斯侨民和外国侨民,就连唐人街的居民也蜂拥而至,争相购买,“邦科”品牌也开始受到人们的追捧。汉口市民也开始品尝邦科的俄式餐点,婚礼、生日等场合也会来这里订蛋糕。
此外,这条街上还有几家外国商人开设的店铺,如英国公司惠洛公司(Wheelow & Co.),建于1915年,是一栋三层的混合用途建筑。外墙采用拉丝石材,墙面装饰比较简单,门窗呈方形和直角形。二楼走廊现已封闭成长窗,顶层有拜占庭式圆顶塔楼。建筑颇为豪华。从黎黄陂路边的街口进入,宽阔的大理石楼梯直上二楼。楼梯和内厅的结构非常华丽,典型的英国贵族风格。
当时,杜百里委托惠罗公司修建的大楼是汉口最昂贵的商埠之一。黎黄陂路口的主楼作为公司办公楼,鄱阳街一侧则出租,底层为商业,上面为住宅。惠罗公司即惠罗外贸公司,是中国内地四大英国百货公司之一。
惠罗公司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非常有名,张爱玲小说《红玫瑰与白玫瑰》中就曾提到过。上海的惠罗公司主要从欧洲进口高档小礼品、高档服装辅料、钻石等,汉口的惠罗公司则以经营茶叶、麻布等为主,后来被白俄罗斯人租用,改名为巴黎公司;还有白俄罗斯人开的美意齐西餐厅。这些店面和店铺的装修都是欧式风格。
这条街上有华商开设的店铺20多家,规模较大的有美的公司食品部、启新照相馆、万国理发店等,规模较小的有万新、金都、国华、富士百货以及万里欧美毛织店、八家、银记皮鞋店、刘振义抽纱店、永泰毛织店等。各家店铺各具特色,多经营高档商品,汇集全国各地新品种,以新颖著称,还特别注重橱窗陈列和灯光布置,让人眼花缭乱,充满异国情调。每当夜幕降临、华灯初上时,许多人都喜欢到这里游玩、逛街、购物,使这里成为老汉口一条著名的高消费街。
突然听见头顶上有鸟鸣,思绪回到1927年8月初:一个叫邓希贤的23岁青年,受中共中央委托,寻找开会的地方。汉口当时已是一片白色恐怖,他找了好久,还是觉得俄租界比较合适。三角街的这排房子,是1920年英国人修建的一排西式公寓中的一个单元。对面就是没有店面的八公楼。
此街41号住着当时国民政府聘用的苏联派来的农民运动顾问罗卓莫夫夫妇(罗卓莫夫刚被当局驱逐)。此地在俄租界内,安全系数比租界外高。房子有后门,屋顶上的阳台可以和邻居家的阳台相连,方便紧急情况下疏散。
8月的汉口正值盛夏,天气格外闷热潮湿。代表们身着各式职业装,在交通员的带领下,提前三天从后门进入会场。为确保安全,门窗、窗帘都紧闭着。洛卓莫夫夫人在楼下守着,生怕有人贸然闯入。中午时分,大家吃着苏联顾问洛卓莫夫家里的黑面包,喝了几口白开水,继续开会。
我参观了这里的纪念馆,一楼现设有反映八七会议历史的辅助陈列,利用大量珍贵文物、图片和史料,展示八七会议的历史和地位与作用。二楼复原了会议会址。该馆自1978年建馆以来,广泛征集文物资料,深入开展学术研究,不断修订完善基本陈列。
走出纪念馆时,阳光灿烂,微风吹拂,只见一批批参观者陆续入内,这里已成为武汉市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、广大群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、教育未成年人的重要课堂。
迎面望去,只见八公那座红色的船形房,依然保存完好,路边还有一棵枝叶繁茂的老梧桐树,想来它们也曾见证过三角街昔日的风风雨雨,见证过这里那不同寻常的日子。